海南日報海口10月9日訊(記者周月光)海口市常年蔬菜基地建設走新路,改變過去那種靠農民分散零星生產的傳統做法,通過扶持專業合作社,引進大型專業蔬菜公司,推動城市"菜籃子"基地建設走向產業化、規模化、園區化。日前,省農業廳調研組在海口常年蔬菜基地調研后認為,全省要科學規劃常年蔬菜基地建設,總結推廣海口經驗,創新聯結農民機制,保障蔬菜供應,促進農民增收。
小蘿卜1元1斤,黃瓜1元1斤,芥菜1.5元1斤......10月8日下午,在海口市東山鎮統歷嶺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,記者看到這樣一組比較低的蔬菜價格。
"我們地頭批發價低,市場零售價格高,主要原因是我們規模還不夠大,對市場影響不明顯。"合作社負責人洪光益說,合作社現在是一邊建設一邊生產,目的是盡快擴大生產規模。
統歷嶺村農民種植蔬菜多年,但規模一直不足100畝。今年,在海口市農業局引導下,70多戶農民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,流轉周邊土地550畝,政府不僅投資修好排水溝和道路,還扶持合作社建起100多畝蔬菜大棚。目前,合作社建成400畝蔬菜基地并投產,每天上市各種蔬菜2萬多斤。
在東山鎮的馬坡洋,記者看到另一番景象,多臺挖掘機和推土機在忙碌,田洋里新開出一條條新的田間道路和一道道新的排水溝。工地上立著一塊牌子,上面寫著:萬畝蔬菜產業園,投資1.4億元,生產菜心、韭菜等20多個品種蔬菜,興建冷庫、加工廠、質檢室和育苗大棚等,年產蔬菜25000噸,年產值1.5億元,帶動3000個農戶共同發展......
馬坡洋萬畝蔬菜產業園,由武漢廣地農業科技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建設核心基地3000畝,帶動農戶發展7000畝。
據介紹,海口市今年計劃新建常年蔬菜基地約1.2萬畝。基地建設將推動海口常年蔬菜基地建設向產業化、規模化、園區化發展。
調研海口多個常年蔬菜基地建設后,省農業廳調研組認為,農業園區是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化的有效載體,要科學規劃全省常年蔬菜基地建設,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大型專業公司帶動高標準建設常年蔬菜基地,是農業園區化發展的重要探索,海口的經驗值得總結和推廣,要創新聯結農民機制,保障蔬菜供應,促進農民增收。